各单位、各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全校青年学生在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经学校研究决定,2025年寒假期间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践主题
青春启新程挺膺建新功,“小我”绽芳华“大我”彰风采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2月
三、参与人员
全体23级、24级学生
四、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分为“小我”的提升和“大我”的实践。“小我”的提升为24级必做项目,“大我”的实践23级、24级至少选择其中一项参与。寒假结束后,24级学生需要提交职业规划书和社会实践报告各一份,23级需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一份。
(一)“小我”的提升
1.“树目标、定方向”学业规划制定活动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家人充分讨论商定,制定个人的大学规划,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奋斗方向,并将整体目标拆分,制定阶段目标。根据模板填写个人大学规划书,并由家长签字。
2.“礼敬中华,带爱回家”感恩家人活动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强调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青年学子作为所属家庭的一员,理当行动起来积极开展礼待亲朋等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利用寒假期间,开展“给家人做一次饭”、“做一次家务”、“和家人谈一次心”等感恩家人活动。将视频、照片等相关记录发社交媒体或私发给指导老师。
(二)“大我”的实践
1.追忆峥嵘岁月,赓续时代华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心铸魂的新时代价值”的思想,鼓励学生走进各地红色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参访学习,通过理论宣讲、实地解说、原型探访等形式深刻系统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凝心铸魂的新时代价值,用红色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创新活力。
2.多元社区服务,传递温暖关怀
为响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六个一”工作安排,鼓励学生主动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围绕社区治理、法治知识普及、课后服务、社会调查、文体活动、基层团建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相关工作,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谱写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篇章。
3.根植母校情,共筑荣校梦
引导学生围绕我校建校历史、师资力量、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招生政策等方面,在家乡或就读地组织开展“返母校升学宣讲”,充分发挥朋辈传递作用,分享讲解备考经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我校。同时,通过开展学校宣讲、录制祝福视频等方式,增强学生身为“开职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4.保护母亲河,共绘生态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借助实地调研、科创展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围绕传承黄河文化、守护黄河生态、宣传黄河保护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国土空间保护等多方面进行实习实践,在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属于青春篇章。
5.聚焦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鼓励学生结合新春佳节,借助互动体验活动、实地探访古迹、对话非遗传承人等手段发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萃取独特人文精神元素,将微视频、网络文学IP产业等现代文化形式嵌入传统文化,以多渠道、多样化创新表达形式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两创”广见成效,助力构建新文化生命体。
6.智绘乡村新画卷,情讲故园旧时光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围绕宣传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组织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农业科技支持、实施乡村教育活动等内容,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助力焕活家乡活力,提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7.聚科技星火,照创新征程
聚焦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创项目备赛工作,从长计议、加大投入、提早入手,鼓励青年学生紧密围绕社会热点、产业发展需求等扎实推进相关科学研究、调研实践、作品撰写,发挥专业特长、合理规划时间、精心打磨作品,为科创竞赛作品孵化打下良好基础。
五、团队组建
寒假社会实践采取团队实践与个人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团队实践支持跨地区、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队,以队长所在学院为申报单位,每支团队不超过15人,必须有指导教师带队开展实践;个人实践建议采取个人在学校驻地或家庭所在地开展实践。
六、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须为中共党员或教师骨干,每支队伍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指导教师要在实践主题遴选、实践计划制定、专业知识供给、实践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取得学术性、专业性较高的实践成果。
七、实践总结汇报形式
通过寒假社会实践,形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符合实践主题的实践报告,注意在实践过程中留存新闻宣传图片和视频。
八、实践宣传报道
实践团队可以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学校新媒体平台等途径进行实践过程的宣传报道;鼓励各实践团队积极向国家和地方各级新闻媒体,以及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平台进行投稿宣传,并注意及时做好新闻宣传链接的整理工作。
九、工作要求
(一)周密部署,突出育人实效
各学院要结合实际情况,发挥组织优势,加强资源沟通,根据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建立组织机制和责任机制,抓好逐项落实,确保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筹备周到细致、实施顺利有序,推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见实效。要加强全过程指导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二)严格管理,守住风险底线
各学院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实践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所有参加寒假社会实践的学生必须已经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要加强过程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密切关注实践地的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可结合实际开展“云调研”“云实践”等线上活动。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覆盖
各学院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要注重实践总结工作,树立先进典型,挖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人物作为鲜活案例,搭建学生交流展示平台,共同营造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将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考核评优工作,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优秀团队等奖项。
十、提交材料
1.以学院为单位提交职业规划书(附件1)和安全承诺书(附件2)。
2.提交方式:材料只需提交电子版,压缩包以“XX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材料”命名,发送至校团委。
附件:
共青团开封职业学院委员会
2024年1月7日